自從父母加入微信朋友圈的大軍,大家就經常能看到類似《這條必須為了家人轉發(fā)》、《人人都有癌細胞,人人都可能得癌癥》這樣的文章。對于健康問題,人們越來越關注,但這些朋友圈流傳的說法真的正確嗎?許多人對于癌癥并不了解,事實到底如何?
癌癥是什么?一般說的“瘤”是否就是癌癥?
癌癥,是一種民間通俗說法,在英文名為cancer,漢譯意為"螃蟹",意指癌癥好比螃蟹活動時“橫行霸道”的樣子,就是說"癌"會無限制地向外擴散、浸潤。癌癥是一組疾病,其特征為異常細胞的失控生長,并由原發(fā)部位向其它部位播散,播散會侵犯要害器官、引起衰竭,最后導致死亡。
一般說的“瘤”并不是癌癥,腫瘤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;良性腫瘤,不轉移,手術切除即治愈,如高發(fā)的子宮肌瘤就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;惡性腫瘤,會發(fā)生轉移,像白血病就是白血球生成組織的惡性腫瘤;而癌癥泛指所有的惡性腫瘤。
人人都有癌細胞?
本質上講,癌癥是一種基因病。每個人體內或多或少有一些發(fā)生基因突變的細胞,這些細胞有可能是后天因有害因素導致的基因突變,也有可能是先天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了的,這些異常的細胞有發(fā)展成癌細胞的潛力,但人體有防御機制,能讓異常細胞死亡。
大體上,癌癥的發(fā)生率大都與年齡直接相關,年齡越大,得癌的概率越大。但這并不意味著癌癥與年輕人無關。隨著環(huán)境惡化、工作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,癌癥面臨日趨年輕化的問題。最新世界癌癥報告估計,今后20年, 我國癌癥的發(fā)病數(shù)和死亡數(shù)還將持續(xù)上升。而近20年來呈現(xiàn)年輕化癌癥更為明顯, 如乳腺癌、結直腸癌、甲狀腺癌, 全國35~39歲年齡段占87.07%。
大家談癌色變,主要原因是其高死亡率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報告: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,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治愈的,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治療,延長壽命。而越高端的治療頁意外這越高昂的醫(yī)療費用,提前投保一份防癌險至關重要。
如何選擇防癌險?
現(xiàn)如今保險市場上的防癌險正日趨完善,作為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防癌險?是否所有的癌癥,防癌險都可以賠?實際上,不同的防癌險產品側重點不同,適合的人群也千差萬別,但一般情況下,大家可以遵循以下幾點規(guī)則:
1.注意認真查看保險條款、健康告知等產品信息。不同的保險產品對癌癥的保障范圍不同,并非所有的癌癥,防癌險都可以理賠,有的防癌保險只承保腫瘤,而不承保原位癌;有的防癌險承保的癌癥種類不同,盡量選擇承保種類多的;另外大多數(shù)的防癌險不保障既往病癥,需認真查看條款,做到心中有數(shù)。
2.根據(jù)自身需求選擇保障的期限和范圍,不同產品在具體條款中提供的保障不盡相同。
3.防止保費倒掛,即防止出現(xiàn)所交保費比保額還要多的狀況。
4.等待期越短的產品,對客戶越有利,并且包含身故及全殘責任。
5.保障范圍越全面越好。
6.附加的服務。如可以提供綠色就醫(yī)通道,專家咨詢等服務。
7.免賠額度。免賠額度越低越好。
8.注意保額給付的方式。一次性給付和過程給付,一次性給付即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,則一次性給付保額;過程給付,是將癌癥治療過程化,分解各階段的主要費用,按照實際需求,多次給付。
9、建議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態(tài)、保障需求來選擇保險產品:
對于保險費支出預期不高的消費者,建議購買一年期的百萬醫(yī)療,保障高保費低;對于中年消費者,因隨著年齡身體機能下降,可購買的長期給付型健康險(防癌險、重疾險)保費越高,保額越低,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,建議盡早購買長期給付型健康險。
{item.des}